影像学检查是评价垂体腺瘤和周围结构的重要手段。目前MRI是垂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方法,在显示垂体病变轮廓和确定肿瘤与鞍旁软组织结构的关系方面优于CT,选择蝶鞍CT冠状平扫及增强扫描,蝶鞍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。
蝶鞍CT主要提示骨质的变化,在微腺瘤时,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区,垂体高度增加,垂体上缘局限性隆起。增强扫描时,垂体先于肿瘤增强。对大腺瘤,CT上表现为蝶鞍扩大,鞍内及鞍上池有圆形等密度组织,边界清楚,肿瘤内部可见低密度区 ,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。
MRI可以从三维结构上了解肿瘤的大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。根据肿瘤大小进行MRI诊断,垂体微腺瘤<10mm、垂体大腺瘤10mm、垂体巨大腺瘤40mm。垂体的高度是诊断的主要指标,如果高度超过8 mm即有临床意义。垂体微腺瘤T1WI、 T2WI通常为等信号,致密颗粒状GH分泌腺瘤常为T2WI低信号,增强时70~90多为相对低信号,比正常腺体组织强化延迟。10~30仅能在动态增强的序列上显示。垂体大腺瘤及巨大腺瘤有典型“8”字或“雪人”症,少见分叶状,T1WI通常为等信号,垂体后叶移位80或消失20,海绵窦常受侵犯,T2WI通常为等信号,可伴有囊变或出血信号改变,增强时多呈早期显著不规则强化,某些人呈轻度硬膜增厚“尾”征。对合并有垂体瘤卒中病人MRI为腺瘤本身加瘤内出血不同时间的异常信号。MRI可清晰地显示与颈内动脉、视交叉、脑干及脑室的关系。文献报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,与MRI结合可以提高垂体微腺瘤的阳性率,并对鉴别垂体增生和Rathke囊肿有一定的帮助。
由于很多的垂体瘤患者以为病情治疗难度大,针对垂体瘤,在专家的眼里问题不大,建议垂体瘤患者及时进行治疗,彻底摆脱垂体瘤疾病对自身带来的困扰。
上一篇:低级别脑胶质瘤小常识 下一篇:三大听神经瘤检查方法
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? 猜你喜欢